山西大智慧怎么玩,有一千万存在银行会过得怎么样?
山西大智慧怎么玩,有一千万存在银行会过得怎么样?
1000万存在银行,你每天躺着不动,就能有1300元的利息入账。
而且,你还能享受到99%的人可能一辈子也无法体验到的专属银行服务。
目前,我国拥有1000万以上个人可投资资产的高净值人群,已接近200万人。
也就是说,每10000人中间就有14个千万富翁。注意,这1000万是不包括房产的。
1000万银行存款的拥有者,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神秘群体?而他们又能体验银行的哪些专属服务,享受什么品质的生活呢?
下面就为大家一一揭秘:
01 资产净值1000万的人究竟有多少?根据招商银行与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在我国,拥有1000万元以上财富的高净值人群,已达到197万人。
也就是说,每1000个我国居民当中,平均就至少有1.4个千万富翁。而且,这1000万元是没有把房产计算在内的。
那么,让我们更进一步,在我国资产净值超过1个亿的人,究竟又有多少呢?根据<<胡润财富报告>>的数据,约为13万户。
可见,资产净值过亿,在目前的我国,是万里挑一的存在。而资产净值过千万,则约为万里挑十四的这样一个存在。
让我们更近一步来细分:资产净值过千万的群体当中,又会有多大比例的人,将1000万现金完全存入银行呢?
答案应该是很少,应该不会超过10%的比例。因为绝大多数拥有1000万可投资资产的高净值人群,会将自己的资产配置到银行理财、股票、基金、债券、贵金属等各项产品中,或进行各项投资,而很少会全部趴做银行存款吃利息。
因此,事实上,能把1000万现金完全作为存款存在银行的群体,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是万里挑一的存在。也就是说,200万人口的一个中等规模的地级市,大概会有200人把1000万现金存在银行。
02 银行存款超1000万的都是哪些人?结合多家媒体的公开报道,能够银行存款超过1000万的富人群体,主要包括以下5类:
第一,公司老板、企业高管或职场金领。
以最为我们熟知的企业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为例,根据公开披露的财报,其普通员工的年均薪酬达到大几十万。攒下1000万现金,对很多员工来说,只需要工作十几年。
而其核心员工与企业高管的薪酬就更高了,部分高管,一年的薪酬就达到几百万甚至更高。1000万的银行存款,对这类职场精英来说,可能还真的只是一个小目标。
不独互联网行业,包括金融、地产、电力、商贸、资源、教育、医药等在内的多个行业,其龙头企业的待遇很多都相当给力。
比如部分地产公司的区域经理、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其收入之高,一般人难以望其项背。这些企业的高管乃至中层干部,攒下1000万现金,也就是十几年甚至更短时间段的事情。
第二,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拆迁户。
这个大家都很好理解了。不仅北上广深这4个超一线城市,就是杭州、宁波、苏州、无锡、成都、重庆、西安、武汉、长沙、郑州、青岛、大连这些一线或者二线城市的建设与拓展,也造就了颇为可观的富人群体。
第三,炒房客。
虽然国家一再强调房住不炒,但根据之前媒体的公开报道,还是有诸如温州炒房团、山西炒房团等群体,从房价的炒作中赚取了巨额的财富。
这些群体中,有的人坐拥数十套甚至更多的房产。1000万的银行存款,对于他们而言,不过就是好几套,甚至只是一套房的价格。
第四,职业投资者。
对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而言,不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他们能够动用或者撬动的资金,动辄数以亿计,几千万可能都只是很小笔的资金。
这一群体,既包括自己开公司的私募公司、资管公司老板、投资公司老板,也包括江浙游资、广东游资等资本市场大鳄。
1000万元现金,对这类群体而言,可能都还够不上一天的涨跌,甚至都还不够交易时间内一个小时的日内波动。
但是,对这类人群而言,他们通常是不会把1000万以上的大额现金存到银行的,他们只想更快、更高效地钱生钱,哪怕为此承担很大的风险。
第五、各类明星与行业佼佼者。
包括各大方法顶流网红,以及各个行业的精英骨干。有部分方法的头部主播,一年仅直播打赏入账,就有几千万。
也有部分学历起点不高的三农领域创作者,通过直播农村生活、乡土故事来带货,其中的佼佼者年收入也能达到几百万。
总之,虽然现在钱的确很难挣,但依然有那么一些群体,对他们来说,用上三五年或者10年时间,攒下1000万存款并非那么遥不可及。
03 银行存款1000万,能有多少收益?当前,银行的活期年化利率为0.35%,也就是说,1万元的一年活期利息为35元。那么,1000万放一年的活期利息就是3万5千元。
不过,就是再有钱,相信也不会有人把1000万元丢在银行一年,只收一个活期的利息。
如果真在银行存款1000万元,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定期存款。
根据当前的银行利率形势,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年化利率大约2%,两年期的定期存款大致3%。
也就是说,1000万放在银行存定期,如果存一年期的,则一年利息收益为20万元;如果存两年期的,则一年利息收益为30万元。
其实,既然选择了定期存款这样一种存款形式,那么最佳的策略就是选择年化利率尽可能更高的存期产品。综合比较而言,3年期的大额存单就是一个非常值得肯定的选择。
目前国有大型银行的3年期大额存单年化利率普遍在4%左右,部分股份制、城商行、农商行3年期大额存单年化利率则可达4.2%左右。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真有1000万的个人存款,那么选择本地的城商行、农商行,利息大概率是可以与银行商谈的。一般而言,年化利率谈到5%左右,具有一定的可能性。
下面,我们就以4.75%的年化利率来计算吧。1年4.75%,那么1000万元存1年的利息就是47.5万元,47.5万除以365,等于1301.36。
也就是说,存款1000万元,每天躺得平平的,躺着不动,每天的利息进账就能达到1300元。
04 银行存款1000万,专属服务与福利都有哪些?在银行存款1000万,那么,在绝大多数银行,你都可以成为其尊贵的私人银行客户了。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的标准门槛是800万元,部分较低门槛的为600万,较高的则为1000万元。
而成为银行的私银客户,就可以享受到银行的一系列专属服务,包括:专属理财顾问、专属理财产品、家族财务管理、家族企业融资顾问服务、家族信托规划等服务。
除此之外,还有免费享受机场、高铁专属贵宾厅服务;免费机场接送服务;专属道路救援服务;无偿协助办理签证服务;子女教育及留学规划服务;无偿协助联系知名医生、知名医院专家;超高额度的贵宾专属信用卡等等。
而且,上面这些待遇和福利,还都只是很常规的。至于礼物馈赠、专程拜访、尊贵接待,这些比较有仪式感的待遇,也是断然不会缺席的。
不仅如此,有些银行还会通过统筹多方面渠道资源,帮客户在子女入学、教育、求职方面给予较大的支持与照顾。
这也是很多高净值客户所非常看重的。因为有些事情,有时候完全靠钱,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搞定的。
写在最后1000万存在银行,选择3年期大额存单,一年就是妥妥的40多万的利息收益。
这个税后收入水平,至少已经高于95%的人群。如果不是在北上广深这4个一线城市,那相信这个收入水平已经高于98%的上班族。
如果是在三四线城市或者小城镇,那么,只要不是太过于败家的话,生活真的可以无忧无虑,衣食住用行基本都可以实现自由了。
国内高端游、国外深度游、游艇出海、飞机商务舱出行、五星级酒店、名车代步,这些只要自己不是太造,太过奢靡,也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完全可以充分体验享受的。
当然了,欲望无限,但人的真正需求其实也是有限的。再有钱,也不能为所欲为,也要爱惜身体,保持良好的作息与生活规律,这样福泽才能更加绵长。
如果财务相对自由,最大的好处,其实就是能够带来身心相对的自由,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按着自己的真实意愿,来度过这美好又短暂的一生。
那么,如果你有1000万,你会选择全部存银行吗?你最希望去做哪些事情,实现哪些愿望呢?
码字辛苦,原创不易。如果能有幸得到您的认同,欢迎点赞转发、留言交流^_^
雍正皇帝为什么要设军机处?
大家好,我是梧桐深色,爱看古装剧,尤其探案剧。雍正皇帝皇帝为什么设立军机处?
从影视剧《雍正王朝》中可以看到,设立军机处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西北的战事。
第一,当时年羹尧迟迟没有打赢,而国弱民穷,户部根本没钱打仗,内务府穷的响叮当。
第二,雍正初期的政治决策,表明上看大权在握,实际上面临许多的制衡,皇帝说话的分量不重,拖着一个巨大的政治体系前行,必然使得政令不通。而且,当时八爷党的势力实在太强大,内忧外患情况下,雍正做出了这样的决策。
因此,可以给出的结论是:设立军机处,是为了决策更高效,不光是西北的战事,而且是事关国家命脉的大事,都由皇帝和几位军机大臣说了算。从历史意义上来说,设立军机处巩固了中央集权。
设立军机处,是为了削弱上书房的权力影响《雍正王朝》中,组成军机处的人员有:皇帝、十三爷、廉亲王、张廷玉、马齐。
成立军机处,是新朝体系下,破除康熙时代上书房的权力决策遗患,是树立雍正权威必然要走的途径,不设立军机处,也会以其他形式的权力决策机构出现。
众所周知,上书房是康熙时期,除了皇权之外,最大的权力机构,许多国家决策、谏言、政令,大多由他们起草、供皇帝决策。
(张廷玉居然敢烧了折子,一方面体现了他为了维护皇帝,另一方面也说明他权力大到认为“皇帝不会杀了我”,凸显上书房大臣权力之大令人害怕)
几位上书房大臣,位极人臣,许多官员对他们非常羡慕,包括皇亲贵族,如四爷、八爷,对张廷玉、马齐、佟国维等都非常恭敬。有一集电视剧中,康熙让百官重选新太子,八爷就专门到佟国维府上去咨询过,足见上书房的身份何等尊贵。
而康熙时期的争嫡之争之所以没有全面爆发,除了皇帝的智谋之外,上书房其实一直是制衡党争的重要权力机构。随着康熙衰弱,上书房的权力愈发强大。证据之一便是,康熙驾崩时,张廷玉硬是靠气势hold住了局面,宣布了新君人选,而八爷、九爷、十爷一干人等也非常惧怕上书房,这才气急败坏地说张廷玉是肆意妄为。他们其实是害怕上书房大臣手握圣祖仁皇帝的遗旨,因此,最后也是不得不认清事实,跪拜新君。
雍正在那时也深切知道上书房的可怕之处,因此也有可能是一直忍着。他之所以继续任用张廷玉、马齐等前上书房大臣,也保留了上书房的机构,一方面是看中他们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在遵循康熙旧制,稳定朝局。但上书房总会拿旧制拿约束雍正的新政,阻挠吏治革新,让雍正感动不爽。
那时,年羹尧那边的战事又迟迟没有结果,雍正急啊,没钱啊,钱早被八爷给薅光了,于是决定成立军机处,他先后宣布了军机处的人选,最后想想,还是把八弟拉进群吧,不然没钱还搞啥鬼,他这群主迟早得完蛋。
军机处成一言堂?——这是历史的必然军机处其实在当时,是个临时机构,雍正也只是想试试水,看到底能不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于是把几个大佬都拉进群了。结果,大家也给力,业绩能力不错,点子也多,慢慢地,他就把上书房给撤掉了。
后来实行的新政,也是在军机处的推动下完成的,可以说,新政的成功实施,扭转了康熙虚假盛世下的积弱局面,充实了国库,为乾隆实现“十全老人”的美名奠定了深厚的经济基础。在当时看来,设立这样集权机构,也是唯一的选择。
然而,军机处的弊病,可能比上书房有过之而无不及。单方面的君权统一,会让决策容易出现重大危机,比如什么山西诺敏亏空、满人耕地,等等,就是因为没有充分听取他人的意见。当时,雍正为了稳定地位,也错杀了不少好人,制造了许多冤案。“冷面王”这个称号,就是民间对他最直接的评价了。
我是梧桐深色,以上就是我对军机处的了解了。如果觉得我的回答不够准确,欢迎大家留言,一起讨论讨论。
太极拳如何自学?
太极拳完全可以自学。太极拳是拳是操先不管它,如果想要学习太极拳,那么,你应该先把太极拳,看做是一项普通的体育运动。是与其它的体育项目一样的。通过参加练习,用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功能,通过参加练习,可以增强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增强身体健康的。别受那些电影和武侠小说的影响,以及所谓的大师忽悠……
我先举个具体的事例,上个世纪一九八六年,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武协主持和承办了,『第一届全国太极拳运动比赛大会』。 地点在山西省太原市, 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把太极拳单列出来,举办的全国性的比赛。 参赛单位由各省、自治区武术专业队和全国各大系统,组队参加。太极拳项目薄弱的,立刻加强。暂时没有太极拳项目的,由省专业队出面组织选拔。因此,各专业队的运动员,抽出部分人员长拳改练太极拳。地方上由区、市、专区、各大系统进行了选拔大赛。再由省武术队考核审批,最后组队、集训、参赛。 这次大会,举行了三天。那些从旧中国过来,仍然健在的武术界老前辈们大都到会了。如北京的李天冀老师、山西的傅仲文老师、北戴河的李经悟、山东的周永福老师,还有陕西的张桐老师、东北的张继修老师……等等,很多的老师都到了,盛况空前……。
自一九八三年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以后,陈、杨、吴、武、孙五大流派的太极拳传统套路都摆在了台面上。一个运动员可参加:二项拳,一项太极器械。竞赛时间:拳的套路7至8分钟;器械:4至5分钟。…… 单独的说一下杨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参赛的队员也很多,前六名记得有云南武术队的苏自芳,她是长拳项目改的,功架工整,动作流畅,扎实……拿到名次也是自然的。
第一名则是:江苏省代表队的业余选手苏云鹏,此人大高个,胖瘦适中的身材,他的表演给大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我陪伴周永福老师坐在观众席上,老师的身边还有傅仲文老师……等人,当苏云鹏在场上演练时,那动作的流畅圆润,劲力的松沉棉软……快慢相间、行云流水般的起承开合,前进后退。令老前辈们拍手叫好。他们一直在评论着:“你们看看,你看他练的这个拳。这才是太极拳……”。 记得傅仲文老师说,“这才是我们楊家的拳呀……”。 当然,他得了最高分。 后来,很多人都去找他取経,还有的打听他的老师是谁?苏云鹏的回答,令大家大吃一惊,他说,他没有老师。完全是照着本上学的,就是那本88式楊氏太极拳书上学的。这有点离谱了吧!相信的人不多!。 我的老师非常开明的认为,“套路是人编的,功夫是自己练的……”照着书学,肯下功夫动脑筋的学生,也是可以学会的。
比赛结束,在返回的路上,我们山东队和苏云鹏等二位徐州市的选手,正巧在一个卧铺车厢内,就聊了起来……。 原来,苏云鹏是徐州人,不到50岁,在热电站工作。平时除了工作也没有啥事,想锻炼身体,就练太极拳吧。当时练太极拳的基本都是老人,他才30多岁,不喜欢和老年人一起“摸鱼”。也怕学不会和学的慢,不好意思的。正巧他家里有一本楊氏太极拳的书,他就照着书上的图、文,学了起来。开始是很难的,可是,他不肯服输的精神,使他越来越上瘾。慢慢的着迷了,就学进去了。又利用休息日,和出差的时间,见着有练太极拳的人就凑了过去,观察、揣摩杨氏太极拳的特点和风格,回到家和单位就练,一有空就练……就这样,经过了几年自己不但学会了,还学会了杨氏太极剑等几个套路。还当起了义务教练,在单位里,在附近也有了小小的名气了。当然了,精气神也足起来了。
对于自学成材,又获得了楊氏太极拳的全国第一名。苏云鹏说:我到处说,我的老师就是书本。好多人不相信,也不理解。其实,这有什么呢……。
所以,通过书、look录像等方式,自学太极拳是完全可以的,完全能练好的。只是一开始,不要接触,不要相信那些玄而又玄的东西,就当它是一项普通的体育运动去进行自学,有时间多看看别人怎么练的。循序渐进的去学、去练,经过十年八年的也会成为大师级的教练的,练久了,熟能生巧,再去钻研气功,阴阳什么的……
自学太极拳健身,你只要肯下功夫动脑筋,是完全可行的,你只需抓住几个重点即可。 首先是功架,即是动作的正确。而弓步、马步、虚步……等等,这些基本的的动作构成了一套拳路,太极拳是这样,长拳也是这样的。其次,风格。风格很重要,一种拳一种。有的快慢相间,有的速度均匀……等等。最后,身法的中正,神态的安祥,劲力的松垂……等等。当然,分细了还有很多很多……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总之,自学太极拳完全可以,只是,水平参差不齐也是存在的。但是,做为健身来讲,也就足够了。 欢迎各位评论--欢迎各位赐教。
你们看过的让你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什么?
当我看到《是,大臣》、《是,首相》这部书后,才知道电视特效和科技一定要与时俱进,但精妙的台词和经典的幽默永不过时。这部书讲述了以哈克为代表的英国政客,与以汉弗瑞所代表的英国文官之间因治国理政而发生的种种冲突,两人的关系随着互相揭底,互相为对方遮掩也随之发生改变。同时剧集通过大量的戏剧情节和幽默深刻的台词,为观众展现了英国政治体制中的种种不为人知的弊端与黑幕。《是,大臣》以那种温文尔雅又憋着坏的英式幽默描绘了上世纪80年代的英国社会议题:懦弱政客手里虚伪的民主大旗,民选政客唯利是图的虚假嘴脸,并且毫无道德底线。环保问题、就业问题、文化保护、社会建设以及大英帝国日渐有心无力的外交事业。汉皮和哈克两人就像小孩子一样用闹剧一点点为我们揭开这个国家最尴尬的假面。
令人遗憾的是,只要这个世界依旧在大英帝国开拓的现代化道路上前进,无论怎样改变,汉皮和哈克的徒子徒孙就永不会消亡,从东方道西方,我们永远能看到他们的影子。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我们津津有味的看着他们的故事。爵爷和首相也正在天国上端着雪莉酒,摇着头看着我们蹩脚的翻版他们的故事,更加荒诞,也许能把他们也笑的流下眼泪。
对于我们这个国度来讲,这部书所展现的对政治的解剖,以及直面整个体制的大胆讽刺,即使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仍然太过超前。英国人对于他们政治、政党、媒体及政治化的外交政策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大胆的批评。更多的是对自身民主制度的强烈自信。
中国的文化产业后退了吗?
1、中国文化产业规模接近10万亿
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8514亿元,比2019年增长2.2%,与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下降13.9%、6.2%、0.6%相比,全年实现正增长。2021年1-3季度,中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4205亿元,同比增长21.8%。2、东南沿海地区文化产业百强县较密集根据数据显示,中国文化产业百强县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此外南强北弱特征明显,文化产业地区间不平衡现象仍然突出。东南沿海地区分布较为密集,广东、浙江、江苏三省囊括了近一半的文化产业百强县,文化产业发展达到较高水平。3、文化产业资本活跃度黑龙江第一资本活跃度指数,是指该省市2020年文化企业注册资本净流入量与现存注册资本总量的比值,经过标准化处理,并选择2015年作为基期得出的指数。2020年资本活跃度指数排名前十的省市分别是:黑龙江、重庆、江苏、山东、海南、陕西、广西、山西、天津、湖南。4、文化产业投资吸引力广东夺魁投资吸引力指数综合考虑了省市文化企业吸纳投资总次数及总数量,该指数可以反映一定时期内投资者对该地区文化产业的青睐程度,并体现跨省的投资吸引情况。2020年,投资吸引力指数排名前十的省市分别是: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北京、西藏、江西、山东、四川、湖北。5、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连续五年排名第一2020年度综合指数前十的省市分别是:北京、浙江、广东、上海、山东、江苏、湖北、河南、四川、安徽。北京在十三五期间连续5年保持第一,浙江连续三年位列第二。综合来看,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较好。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文化产业发展位于全国前列。这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都是密切相关的,这也说明中西部地区还需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和区域协同。——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