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盗飞车罪恶都市(这些元素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关于《侠盗猎车手:罪恶都市》,那些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无数人儿时的回忆,那段罪恶的旅程!
“欢迎来到罪城,伙计们。在这里,你可以尽情释放自己的欲望。”
对于许多80后和90后的中国玩家来说,《侠盗猎车手:罪恶都市》(以下称《GTA:罪恶都市》)就是这样一款绕不开的经典游戏。它以其令人难忘的故事、丰富的细节和极佳的自由度,而成为一代人的共同回忆。
15年过去,这款游戏早已成为经典,但今天我们不打算聊它的辉煌——而是那些后来被改变或删除的元素。这些改动背后,不仅是游戏本身的发展历程,更是游戏产业变迁和文化环境差异的缩影。
那些被删减的“暴力”元素
《GTA:罪恶都市》以其暴力血腥而著称,尤其是一些颇具争议的“处决技”,可以让玩家用电锯、火箭筒等灭掉对手。
这些暴力元素后来在游戏中被删除了。原因?公众舆论的压力。
在游戏发行后,一些家长组织和媒体对《GTA:罪恶都市》的暴力内容提出了批评。他们认为,这些暴力场景会对儿童和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他们模仿游戏中的暴力行为。
面对舆论压力,开发商RockstarGames不得不妥协。他们在后来的版本中删除了部分血腥暴力内容,比如电锯杀人,并降低了游戏整体的暴力等级。
种族主义言论和符号的移除
除了暴力元素,GTA系列早期作品中常见的种族主义言论和符号,也在后来版本中被移除。
比如在《GTA:罪恶都市》的PS2版本中,有一段对话是主角汤米·维尔切蒂对着海地黑帮成员说出:"GetoutofherefgHaitians(滚开,该死的海地人)"。这段对话后来在游戏重制版中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更中性的"Getoutofhere(滚开)"。
游戏中的街头涂鸦、帮派成员的纹身等元素,也删除了明显的种族主义符号。这种改动,是出于避免种族歧视和仇恨言论的考虑。
开放世界的演变:从城市到整个国家
《GTA:罪恶都市》的开放世界,是其一大特点。玩家可以驾驶车辆,探索罪城的大街小巷,完成各种任务。但这个城市,比起后来的系列作品,还是太小了。
随着游戏技术的发展,GTA系列的开放世界也变得越来越大。从《GTA:圣安地列斯》的加州,再到《GT中横跨洛杉矶和乡村的广袤空间,玩家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
开放世界的大小,并不是单纯数字的增加,它代表着游戏制作技术、玩法设计和叙事规模的全面升级。玩家在GTA世界中的可操作性、可互动内容,与十几年前有了天壤之别。
玩家角色多样化:不再只有疤面煞星
汤米·维尔切蒂,这位灵感来自电影《疤面煞星》的主角,是《GTA:罪恶都市》的标志性人物。但他并不是GTA主角的唯一形象。
在后来的系列作品中,玩家可操控的角色开始变得更加多样化。从肤色、外貌,到出身背景、性格经历,主角的选择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疤面煞星模板。
性别、种族、年龄、职业,这些维度上的突破,让GTA系列的角色更能代表玩家群体的多样性。这也是游戏主创团队有意为之——他们希望玩家能在游戏中找到自我认同感。
“游戏体验”的转变:从娱乐性到思考性
在GTA系列问世之初,游戏的核心玩法和内核精神,就是:爽!暴力的快感、探索的自由、犯罪的刺激。
随着游戏技术的发展和玩家群体变化,GTA系列开始从单纯的娱乐性,向一些更具有思考性和社会价值的方向转型。
比如,从《GT开始,玩家可以选择不完成任务,而是漫游在城市中,感受街头巷尾的人生百态;再到《GT,故事中增加了对社会问题的映射,比如贫困、歧视、移民
游戏的重心,不再只是暴力爽感和剧情激情,更注重于玩家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这,也是GTA系列近年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尾声:你的回忆是怎样的?
以上这些,只是《GTA:罪恶都市》后来变化的冰山一角。关于这些改动,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但无论如何,它们都见证了这款游戏,乃至整个GTA系列的发展历程。
或许,对于老玩家来说,《GTA:罪恶都市》的记忆是金色的。那些曾经熟悉的街道、任务和载具,都承载着我们的青春和热血。但对于新玩家来说,他们接触的GTA系列早已今非昔比,既有经典元素的传承,也有时代变迁的印记。
《GTA:罪恶都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回忆?
你对GTA系列近年来变化的看法如何?
如果让你重新设计《GTA:罪恶都市》,你会做出哪些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