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之荣光手镯,DNF平民男气功艾肯套?

2024-07-10 16:37:35 95阅读

耀之荣光手镯,DNF平民男气功艾肯套?

艾肯套的属性很强!以下分析不仅适用于气功(除了部位选择上根据自己情况分析),其他的大部分输出职业也是通用的属性选择!

1,艾肯套单件属性选择:两条所有属性强化,升级满3星装备是12+12=24点属性强化!(实在没有属性强化属性的艾肯,魔法攻击力的也可以,只推荐这两条属性,其他都很鸡肋!)这个属性可以用波长转换装备调整,如果还有材料可以转一下!

2,部位的选择,一般选择提升率在15%以上的强散,当然看过您的仓库觉得您可以在将以下部位制作成套装属性:鞋子,护腿,腰带,头肩,戒指,左曹,右槽! 这样七个部位! 针对于楼主,可以选择购买几件传说装备,价格不高!然后选择下边的五件套,还是六件套属性!楼主带的左曹没升级不推荐,还不如一个双属性的艾肯!

耀之荣光手镯,DNF平民男气功艾肯套?

上衣穿逝魔!

右槽:贵一点的:明与暗!便宜的:光属强石头!

手镯:贝奇的玩具手镯!

头肩:魔力增幅装置(90重甲传说)

3.套装属性:套装可以选择五件套,六件套!

五件套六件套都推荐以下属性:百分比智力,百分比魔法攻击力,和附加伤害!(优先选择身上没有的属性)下面是几种推荐:

五件套:

六件套(不推荐占用部位太多,以后爆到心仪史诗也没办法更换!且浪费材料)

欢迎大家评论转发哦!哪里不懂可以在下方评论交流!芸芸会给出回答的!关注尐芸芸,每天都有不同的游戏体验,分享心情分享快乐!

dnf奶妈做什么传说好?

结论先行:推荐DNF奶妈做的任务传说是荣光套和海神套的护腿(海神谜咒之异灵腿甲,俗称海神腿),以及瘟疫之源套的项链。其中前者荣光套建议制作/兑换防具、帮助装备、魔法石,切记不要做首饰;海神套中仅建议制作/兑换护腿这一个部位!进阶提升的话,还可以做兰总套5件来增加自己的一绝等级、断肠绝伤套来增加光环效果,其中断肠绝伤套建议作出6件。

荣光套

现版本送传说装备盒子的活动实在太多了,论穿传说装备收益最大的职业,非奶妈莫属——随便几个活动下来,凑一身传说就有资格混团了。

那对于萌新来说,换哪些任务传说才是正确之选呢?首先你要知道玩奶妈的本质。奶妈就是一个纯帮助类职业,主要是提升你队输出的智力、力量、独立攻击力和面板攻击力,能给队友提升多少主要取决于奶妈本身的面板智力有多少以及技能“勇气祝福”的等级。

所以在装备选择上,我们就应选择基础智力高的装备,以及能够增加技能“勇气祝福”等级的装备。单看能做任务获得的传说装备的话,自然是荣光套和海神套中的护腿部位符合上述要求了。

首先荣光套的特点就是高智力+高力量,当然咱们玩奶妈只用到其中高智力这一条,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相同部位的90级传说板甲,荣光腰带加智力达到178点,而另一件悲鸣腰带只加了24点,其他部位亦然,足以见得荣光板甲的智力加成之高。

那为什么前面说不要换荣光套的首饰呢?因为荣光套仅有防具的智力是高于同等级装备的,首饰的智力加成很一般。

但要注意的是,能影响到奶妈勇气祝福buff效果的只有奶妈的“站街智力”以及二觉被动所增加的“进图智力”,装备进图触发增加的智力对奶妈勇气祝福buff不造成影响,比如说荣光套套装效果中的这两条,对奶妈的buff来说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一定要注意。

海神护腿

海神腿的选择是为什么呢?很简单,我们看下海神腿的属性就知道,1-45级技能加1点,这其中就包括了1级勇气祝福,这就是选择海神腿的原因!

但可以看到,海神腿所增加的智力也很低,所以对于护腿这个部位,仍然是可以选择高智力的荣光护腿的。

瘟疫之源项链

最后说一下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瘟疫之源套”的项链,为什么推荐这件,前面我们说了荣光套防具智力加成高,但首饰智力加成很一般,但瘟疫之源项链却可以加到较高的智力,如下图所示。

兰总套(血色残阳套)

兰总套本名血色残阳套对奶妈的勇气祝福buff没有影响,但兰总5件的套装效果却可以增加奶妈2级一绝技能“圣光天启”,圣光天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幅提高全队的智力和力量,而增加1级一绝技能等级带来的增幅也是巨大的,所以兰总套是非常值得制作的!

断肠绝伤套

最后就是比较鸡肋但对奶妈来说仍然很有帮助的,因为可以增加范围内队友属性。

根据男方家习俗还是女方家要多少而给?

侄儿结婚,第一次见面礼2万,彩礼女方硬要了20万,轿车15万,房子80万,三金2万,拍婚纱照1万,承担女方20桌酒席8万.....别提了,快吐一口老血了。

20万在川渝一带算“天价彩礼”了,一般四五万就顶天了。如要吉利数也就38000元、48000元等。为什么同意给这20万呢?一是女子奉子成婚,二是女方家遇财务危机。

而为让儿子结婚,二哥咬牙同意了,原本他和二嫂教了一辈子书,娶媳妇不应该欠债的。而因为这高昂的彩礼,他不得不与兄弟姐妹几人各借了5万块,想想也是够心累的。

那么,到底要给多少彩礼钱合适呢?

我国现行《婚姻法》对结婚彩礼钱数标准没有明文规定,没有上限,也没有下限。彩礼给多少,一般根据当地的习俗情况以及男方的经济实力等综合因素来决定。

比如有要三万、五万的,也有狮子大开口要20万、50万甚至100万的,但这也是极少数的;也还有女方不要彩礼的。但即便如此,如果给了彩礼没结婚,还是可以要回去的。

言归正传,我国各地包括城镇与农村地区,究竟给多少彩礼呢?

我们以2020年彩礼数据来作参考,据2020年10月17日腾讯新闻谷雨数据发布的《2020年国人彩礼调查》一文中窥一斑而见全豹。

2020年全国各地平均彩礼金额为6.9万元(2021年还没统计出来)。我们可自行对照下平均线,当然地区数区有高、有低的。

在彩礼6.9万平均线以上且高居全国前十的地区有:浙江首当其冲18.3万,黑龙江第二15.2万元,福建第三13.1万元,江西第四11.2万元,内蒙古第五11万,山西第六9.3万,辽宁第七9万,贵州第八8.9万,云南第九8.5万,天津第十7.7万。

这10个地方就是全国彩礼最高的地区。

(单位:万)

而全国彩礼最低的有这四个地方:重庆2.9万,新疆2.8万,吉林2.8万,海南1.1万。当然还有最低的,就是不要彩礼的,即0元。

所以,按地域来看,我侄儿被迫给了女方20万的彩礼,确实算是全国最高的彩礼了,有点狮子大开口的意味,令人有些意难平了。

还有我国浙江、福建、黑龙江等地,彩礼金一直居高不下,一般彩礼十几万二十几万都常见,甚至我们在新闻上还能看见50万、100万等天价彩礼的情况。

钰姐曾在福建工作过,同事福建、江西的居多,我就常听说她们习俗就是一二十万彩礼,外加三金四银,房子车子不算在内。因此每有同事结完婚回来上班,浑身都是“金”。

这些地方为何如此高价彩礼?

究其原因,我认为一是与当地习俗有关,二是人的攀比心理作祟,将彩礼越抬越高,仿佛彩礼越高女方的身价就越高一样。

当然,也有女方家经济条件好的,陪嫁的嫁妆也是“天价嫁妆”。比如陪嫁百万豪车的、回礼五十万的等。

有意思的是,从地域经济文化繁荣等程度来看,并非经济发达的地区彩礼就越高。比如北京、上海等这样的发达地区,彩礼也就6.3万和7.2万,在平均线上下而已。

二:彩礼给多少数字吉利呢?

彩礼给多少合适?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上次我朋友儿子结婚,她让我给一个建议,我就按四川3.8万的平均数给了她一个中上水平的数据4.8万,因为这两个数字在四川是吉数。她采纳了我建议,女方家象征性推辞了一下,也很高兴地接受了,因为她们压根没想到要彩礼这回事。

当然,如何要婚假吉利的数字?我查了一下资料,还有更有意思的,大家也可以参考下,如果别人问起来为何给这么多,也有一个吉利而有文化的说法,现列举如下:

1、15万+。这是高价了,叫“万紫千红一片绿”,万紫是10000张5元的钞票,千红是1000张100元的钞票,那万紫千红加起来就是15万了,一片绿就是绿钞票看着给了。

2、13.6万。这也算高价了,叫做“三斤三两”,很明显这是按重量来给的,叫做三斤三两重的钞票,大致是13.6万了。

3、汽车、婚房。这个叫做“一动不动”,从字面我们都能明白,一动指汽车,不动指婚房。

4、100000元。10万彩礼叫“十全十美”。

5、88000元。此彩礼叫“发发发”。

6、三金四银。这是江浙一带最基本的,三金包括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四银包括银碗、银筷、银簪子、银镯子。

7、50001元。这种彩礼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掌上明珠”,即待媳妇如掌上明珠般疼爱。

8、48000元。这种叫“四平八稳”,我给朋友出的就是这种建议,川渝以4与8为吉。

9、31800元。这种彩礼很吉利,金额不大,比较适中,还有“三家一起发”的寓意。

10、21800元。这种也吉利,金额不多,适合手头紧的,还有“两家一起发”的寓意。

11、21000元。此彩礼叫“两厢情愿”。

12、15010元。有谐音梗,即“万无一失”。

13、10007元,叫“万里挑妻”。

14、10001元,叫“万里挑一”,很有意思。

当然,以上只是民间传说的一些有趣的数字,但不一定非按上面的数字来,比如还有666、8888、9999、18000(一起发)、52000(我爱你)、60000(顺顺利利)、80000(财源滚滚)等,6、8、9都是吉数,还有就是按女方习俗要求来,或男女双方商量决定都可。

其实,不管给多少,其实双方都要考虑下男方的实际经济承受能力,不要过于勉强。毕竟因高价彩礼而导致男方债台高筑、生活困难,那就实在没有必要了。

三:近年为什么彩礼居高不下?

我们发现一个现象,越是受过教育程度越高的都市的年轻女子,她们对彩礼习俗就看得没那么重,即便父母有要求,她们也不为所动。反而在很多农村地区更看重高额的彩礼。

为什么农村更能保留这种高价彩礼,而且十几万、二十几万还常见呢?

一是重男轻女思想严重。一般家庭不只一孩子,而将女儿以高额彩礼嫁出,就有钱给儿子娶媳妇了。

二是现男女比例失调。农村适婚女子比男子少很多,再加上能读书的女子考去城里安家了,不能读书的女子也去城里打工嫁去了城里,使得很多农村男子娶不上媳妇,农村适婚女子稀少,彩礼自然就会要高了。

三是与习俗有关的攀比。这在上面提到过,这种攀比心理不管在城镇还是农村都存在,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彩礼就越来越被抬高了。

四:彩礼的注意事项

近年来,全国彩礼数额直线上涨,从以前的4~5万涨到10万到20万不等,甚至出现50万到100万元的“天价彩礼”,如此令在婚姻边缘徘徊的小伙们直呼“娶不起”!

古代娶妻讲究三书六聘之礼,现在叫作彩礼。这种风俗流传至今,现虽是现代社会,但我国很多农村地区仍然保留有这种民俗。

但同样,彩礼问题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毕竟婚嫁是人生一大喜事,而因彩礼引发不必要的纠纷甚至出现人命官司,那就大可不必了,要尽量避免。

那么如何避免出现彩礼纠纷呢?

1、要明白彩礼数额是没有标准的。

我国婚姻法没有规定彩礼的数目标准,对于彩礼,法律不提倡,也不禁止。也就是说,彩礼属于一种传统习俗的范畴,男方经济不允许不同意给,女方也不必强行索要。

川渝这边男女双方情投意合,达到了谈婚论嫁那一步,很多女方家庭是没要彩礼的。现代人观念转变了,只要女儿嫁过去幸福,还要什么彩礼呢,又不是卖女儿。

2、要明白彩礼是可以返还的。

彩礼是在婚姻关系成立基础上的一种赠予行为,也就是不予返还的。但如果男女双方婚姻关系解除,或者男方生活家庭困难要求返还的,法律是予以支持的。

对于这种情况,以前新闻上也常提到,就是不以结婚为目的骗彩礼行为,只恋爱不结婚,或者结婚几个月马上离婚的,这种男方要求返还彩礼、法律又核实清楚的是要退还的。

3、观念要改变,彩礼需理智。

彩礼是从古代延续至今的一种传统习俗,最初本意是婚姻缔结的一种形式,一种祝福。但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后,逐渐就失去了本来的意味,人们开始变得拥有了攀比等心思。

传统的彩礼习俗继续流行,这本也无可厚非,但金额应该逐渐偏向理智,这才是正确对待婚姻生活的态度。

女方要彩礼应视男方具体的经济实力来,不要狮子大开口,导致男方债台高筑,身心俱累,生活难以为继。男方也应该量力而行,不应打肿脸充胖子或撑面子。

而在现代社会里,因彩礼问题引发的纠纷不胜枚举。

因此,人们的观念要转变,理智对待彩礼才是明智之举。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为何陪葬的皇后依旧尸身不腐?

1840年以来,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庚子国难等一系列战争的惨败,清政府被迫打开国门。西方先进思想、制度开始影响国人,加上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与几次天灾人祸、清政府对洋人的软弱等等,招致国人不满,清政府根基也随之动摇。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遥相呼应,相继独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面对全国汹涌之势力,最终清政府也不得不宣布逊位,这才得以保全宗庙。在清朝覆灭后,进入了军阀割据的混乱时代,作为前清皇陵之一的清东陵,在这一背景下,先后两次遭遇了大规模的被盗。

第一次被盗是1928年7月,军阀孙殿英出于“补充军费”的目的,制造了当时轰动全国的东陵盗宝案,先后将藏宝丰富的乾隆皇帝裕陵与慈禧太后的陵寝两座大墓“掠夺”一空,至于其它陵墓基本上没有动;清东陵第二次被盗发生于1945年,土匪王绍义率众盗掘了康熙的景陵、咸丰的定陵、同治的惠陵和慈安太后的陵寝,并从里面带走了大量的珍宝。

两次大规模的盗墓中,今天我们要说的便是同治皇帝的惠陵。青惠陵被盗墓贼打开后,所有人都惊呆了,一方面是被惠陵里,埋藏的大量珍宝所震撼;另一方面也是被同治皇帝和皇后二人的遗体保存完整度的天差地别所迷惑。二人离世时间相差不久,合葬于惠陵,处于同一环境,可当惠陵被打开时,皇后阿鲁特氏尸身不腐栩栩如生,而同治皇帝却只剩下了一副枯骨。

那么问题来了,同治皇帝与皇后阿鲁特氏的死亡的时间只差两个多月,而且同时下葬于惠陵,为何二人尸身的腐烂程度差距会这么大呢?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两人的死亡方式不同。

首先,我们来说同治皇帝只剩一副枯骨的原因

关于同治皇帝真正的死因,清宫档案里讳莫如深,正史中的说法是是死于天花。或许说到这里,大家会很不屑,毕竟在现代人的眼中天花的确不算什么,老早就被我们给攻克了。但是,同治皇帝所处的清代,天花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烈性传染病。

而且,他同治皇帝并不是第一个因天花致死的皇帝,他的老祖宗顺治皇帝便是死于天花病毒,甚至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便是因为小的时候出过天花且痊愈了,自带天花抗体才登上皇位的,足可见天花病毒在那个时代的威力,科技的落后,令古人瑟瑟发抖。

不过,也正是因为康熙皇帝曾经出过天花得原因,知道这种病毒的可怕。所以,在继位后,在太医院成立了痘疹科,专门研究天花。历经数代医学家的研究,其实到了同治一朝,天花也不是百分百致死的存在,而且,史书中便有记载,同治皇帝诊治期间,病情得到了缓解已经接近痊愈,只是后来病情突然恶化,这才导致同治帝年仅19岁便一命呜呼了。

这样戏剧性的转变,不免令人心生疑惑,毕竟,太医院这么权威的存在出这么大的纰漏?显然,这样的说法并无法堵住悠悠众口,所以,关于同治皇帝的死因,迄今仍有两种说法,分别是梅毒、天花。

关于同治皇帝得了梅毒的说法是,随着同治帝慢慢长大,滋生了对权力的渴望,迫切的想要掌权,但是由于慈禧“垂帘听政”的原因,同治帝根本没有实权,哪怕是自己“亲政”后,大事依旧是慈禧拍板,这让年轻的同治帝十分的不如意,毕竟,如果你是皇帝,你也不希望自己在执掌江山时,有个人对自己指指点点吧!再到后来娶了媳妇了,又是一场被安排的政治婚姻,情场也不甚得意。

年轻的同治帝,开始不甘,开始自甘坠落起来。作为皇帝连自己的婚事都做不了,那好,慈禧太后你不是喜欢权力么?那就全都给你好了;你不是要安排我的婚姻么?那好我流连青楼行不行?就这样,一国之君的同治皇帝开始流连于花街柳巷中,最后,他也为自己的任性付出了代价,染上了花柳,这种“不干不净”的病,并最终一命呜呼。

当然,同治皇帝因为流连花街柳巷得了梅毒的说法多见于野史,正史中并无记载。

如比较出名的《清代野记》中,便明确记载了同治帝所得的是梅毒,而非天花,而是慈禧为了保留皇家颜面,便称同治皇帝得的是天花,并让太医以治疗天花的办法治疗同治帝,如此一来,同治帝俨有不死之理。

久之毒发,始犹不觉,继而见于面盎于背,传太医院治之。太医院一见大惊,知为淫毒,而不敢言,反请命慈禧是何病症……帝乃不言,恨恨而已。将死之前数日,下部溃烂,臭不可闻,至洞见腰贤而死。

虽然,这一说法与正史相违背,但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同治皇帝的确有出宫放纵的记录在,而且慈禧为掩盖丑闻的说法也颇有道理。

关于同治帝得天花的说法就更不用多说了,根据清宫档案《万岁爷进药底簿》中的记载,里面详细记录了同治皇帝去世前三十六天的脉案、病情与用药情况,证明了同治帝最后死于天花病毒。

我们且不论同治帝到底死于天花还是梅毒,这两种烈性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身体腐烂。换句话说,就是同治帝早在去世前,身体就已出现了腐烂症状,试问这样的状态,在他去世后在做防腐措施又有什么作用呢?这也是为何,几十年后当惠陵打开时,皇后阿鲁特氏遗体保存完整,而同治帝只剩下一副枯骨的原因。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皇后阿鲁特氏尸身不腐的原因

同样的,我们要解决阿鲁特氏为何尸身不腐,还是要从阿鲁特氏的死因入手。关于阿鲁特氏皇后的死因,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阿鲁特氏是自杀(吞金、绝食),第二种则说阿鲁特氏是他杀(慈禧毒死)。

第一种、自杀

阿鲁特氏知书达礼,长的也是貌如天仙,所以在入宫后深受同治皇帝喜欢。不过因为阿鲁特氏是在慈安的支持之下,与受同治皇帝喜爱才当上皇后的,而慈禧支持的则是慧妃,所以皇后阿鲁特氏并不讨慈禧喜欢,甚至有些厌恶,婆媳关系一直不好。

加上同治皇帝驾崩之时并没有为儿子,如果这个时候为同治皇帝从宗室内选一个立为嗣子的话,阿鲁特氏就变成了皇太后,慈禧则升级成了太皇太后,这样子就会变成阿鲁特氏垂帘听政,而慈禧就只能在后宫养养鱼、溜溜鸟了,这显然不是慈禧所能接受的。所以,慈禧最终选择了不为自己的儿子立嗣,而是选择立载湉为帝,也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

其实,我们并不难慈禧为何选择立载湉为帝,首先载湉除了是同治皇帝的堂弟外,他还是是自己亲妹妹的儿子,与自己的关系比较近;其次是将载湉立为咸丰帝的嗣子,如此一来自己还是皇太后的身份,可以继续垂帘听政。

最重要的是立载湉为咸丰帝嗣子,阿鲁特氏无法成为皇太后,身为皇嫂,身份地位十分尴尬。加之,阿鲁特氏失去了同治皇帝的庇护,与慈禧的百般刁难,最终也只能选择自杀。

不过,这个时候问题又来了,虽说我们确定了阿鲁特氏有自杀的倾向,但是关于自杀的方式却又有两种说法,一是吞金而亡,二是绝食自尽。

吞金而亡的说法比较广泛,也具有比较大的影响力,据说当时惠陵被盗墓贼打开时,他们迫切的打开阿鲁特氏的棺椁,为的便是划开阿鲁特氏的肚子,从中取出金子。绝食自尽的说法在《李鸿藻先生年谱》和《清代后妃传稿》中具有有记载——“其后之崩,盖绝食也。”只不过就是绝食自尽的说法没有吞金传播的广泛。

如果,阿鲁特氏是吞金而亡,本来金子、水银之类的重金属可以杀死部分细菌,有防腐的作用;如果是绝食自尽,阿鲁特氏的肠胃中本就没有食物,延缓了细菌的生长,那也对保护尸身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二种、他杀

慈禧与阿鲁特氏之间的关系不好这点我们在前文已经提到,这里就不多做赘述了。

所以便有了同治皇帝去世后,恶婆婆逼媳妇服毒的桥段,并且最后一次见阿鲁特氏的人便是慈禧,那么,慈禧与阿鲁特氏最后见面究竟谈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怀疑就怀疑慈禧与阿鲁特氏见面便是为了对她下毒手。

如果阿鲁特氏真的是服毒,那么相应的他的尸体里就会产生抗菌性,也同样具有防腐的效果。

此外,阿鲁特氏尸身不腐的原因,除了以上所说的两点原因外,还得益于古人高超的防腐技术。阿鲁特氏这只能算“小儿童”,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历经千年不腐的尸身,这并非特例,如幸追夫人等等。其次,阿鲁特氏的棺椁中放置了大量的玉器,对保存阿鲁特氏的尸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些玉器稳定了棺椁中的温度,加上棺椁本身具有的密封性,起到了防腐作用。

综上所述,为何惠陵被打开后,同治皇帝仅剩一副枯骨,而皇后阿鲁特氏却尸身不腐栩栩如生,主要的原因是二人不同的死亡方式导致,同治皇帝尸身腐烂是必然,而阿鲁特氏则因为无论是吞金,还是绝食、服毒皆能对保护尸身起到作用,当然了,最主要的还是得益于古人高超的防腐技术。

富察皇后对玫嫔和仪嫔的孩子动过手脚吗?

《如懿传》中富察皇后并没有想过对仪嫔和玫嫔的孩子动手脚,富察皇后地位稳固又育有嫡子,因此不管是谁生下贵子(皇帝登基后的第一个孩子)都不会她产生什么影响。

平心而论其实富察皇后除了不喜欢如懿外,其为人处事也算公正。她的陪嫁侍女素练一方面受到她母亲富察夫人的指派,另一方面又受金玉妍蛊惑,背着富察皇后干了不少坏事。毒害了玫嫔和仪嫔腹中的孩子、让乳母苛待大阿哥、故意惯养三阿哥等这些事情其实富察皇后并不知情。

但也不能说富察皇后本身有多清白,最起码送与如懿和晞月的手镯里含有让人不孕的零陵香,这件事便是她故意为之的。富察皇后背负着家族使命,为了延续富察家的百年荣光她拼命生下嫡子,嫡子死后又不得不把唯一的女儿远嫁蒙古。病重之时执意陪皇上南巡,只为能够消除与皇帝的误会,最终还是在被乾隆误解下油尽灯枯而死。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