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君理财堂,乔家在乔致庸的时期到底多有钱?
湘君理财堂,乔家在乔致庸的时期到底多有钱?
2006年,央视大剧《乔家大院》,剧中主角乔致庸,一步步走向晋商首富,可以说是富可敌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近代学士梁启超曾说过:
鄙人在海外十余年,对于外人批评吾国商业能力,常无辞以对。
独至此,有历史、有基础,能继续发达之山西商业,鄙人常自夸于世界人之前。
由此可见大家对晋商传奇人物:乔致庸的一生的吸引、好奇以及对晋商的尊重与探秘
今天小编就简单介绍下这位传奇人物的致富道路(如有不同意见,关注小编,欢迎指正):
乔致庸(1818-1907年),字仲登,号晓池,山西祁县(山西祁县)人,乔家第四位当家人,清朝末年山西晋商的代表商人,他一生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帝,而这一时期正是大清帝国逐渐走向衰落,社会战乱频仍的乱世,而乔致庸却在此游刃有余,为乔氏家族的繁荣立下了大功。
乔氏经商起于乔致庸之祖父乔贵发:乔贵发走的是很典型的勤劳致富之路,他将山西人那种吃苦耐劳和精明能干的特质充分体现出来。待生意稍成规模,他干脆聘请了掌柜来主持业务,进一步扩大了经营范围,以油、酒、米、面为主要业务,兼营其他,上自绸缎布匹,下至蔬菜杂货,适应市场需求,不分行业,应有尽有,获利丰厚。
乔致庸早年丧父丧母,由长兄乔致广抚养成人。他“幼嗜读书,思以儒术昌门阀”,也曾考中过秀才。但约在35岁至40岁间(咸丰后期),因长兄乔致广辞世,他只得弃儒从商,操持起乔家的商业。
道光二十年(1850年),乔致庸以独立资本,在包头财神庙街西口路北增设“复盛全”,瓦窑沟口路西增设“复盛西”。咸丰年间,又经营复盛菜园。此时,包头人口的增长更加迅猛,经济也日益兴旺繁荣,“复”字号的开设正应其时,获利异常丰厚。再加上三家“复”字号各有侧重,互为倚角,规模迅速扩张,成为包头实力最为雄厚的商业企业。乔氏的“复”字号在包头商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包头甚至有“先有复盛西,后有包头城”的说法。
山西人雷履泰、李正华于嘉庆二年创立的“日升昌”是第一家票号,票号又叫票庄或汇兑庄,是一种专门经营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在票号产生以前,商人外出采购和贸易全要靠现银支付。山西商帮多数从事长途贩运,开支巨大,现金转运,不仅不便,而且危险。
当乔致庸意识到票号的广阔前景后,志向是希望有朝一日能汇通天下。于是利用乔家的资本一气开了两个票号“大德通”和“大德丰”。成立于咸丰年间的“大德兴”最初主要经营茶叶,同时也搞汇兑。乔致庸后来发现票号是更新的产业,于是改成汇兑为主,茶叶为辅。光绪十年,乔致庸把“大德兴”改为“大德通”,同年专门成立了“大德丰”票号,专营汇兑。
在乔致庸经营下,后来大德通和大德丰都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大票号。乔致庸把每年利润部分继续投入作为资本,行话称为“倍本”。
于是在乔致庸经营下:票号在全国各地有20多个码头(分号)。西至兰州、西安,东至南京、上海、杭州,北至张家口、归化、包头,东北至沈阳等地,均设有乔氏商号。
到庚子事件之后,国家再次放开民间公款汇兑,所有山西票号都大获全胜。据当时的户部档案记载,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户部有三分之一的银两存在各家山西票号中。
这些都证明1900年以后山西票号的飞速发展,乔致庸的经营达到了顶峰。
至此,乔氏的商业帝国基本成形。
那他到底有多少钱?
乔家到底有多少钱,固定自产千万两白银,流动资金只能大致估算在700-1000万两白银,最后还有不可估价的不动产、票号、门面。当时的美国学者曾经谈及太谷,说这里是中国的华尔街。看看乔家大院,大院一共有313个房间,而且据说乔致庸在修房子的时候,每一块砖下面都要放一枚铜钱的,这样的房子在当时到底值多少钱?当时世界上除了最高统治者和他们手下的高官王亲,有多少商人能造得出这样规模的大宅呢?
首先来说说他的票号,他的票号几乎覆盖全国各大城市,而且发展速度异常之快,当时全国的大票号几乎全是他的,比如大德通、大德恒等。接着来说说他的地产,他的地产最为主要的一个就是乔家大院了。由于当时清王朝对外经济占据很大劣势,白银大量外流,为了安全起见,乔致庸在家院附近购置了大量地皮,并着手修建了这个规模相当庞大的宅院。乔家大院在当时也是一份价值相当巨大的资产。而放在现在价值更是无法估量,毕竟已成为一标志建筑。除此之外,他的钱庄、当铺、粮店也有几百处之多,这个也是一笔不小的资产。
2、李鸿章组建北洋水师时,乔家也为其捐银10万两,据说李鸿章也给其题过对联,为: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作为乔家的主管人,乔致庸其私人资产肯定也是一个大数目,左宗棠安定西北很大一部分军费就出自乔致庸之手。左宗棠对乔致庸也是相当感激,曾亲切的直称其为“亮大哥”。做商人能做到让左宗棠称其为大哥的地步,不可谓不成功啊!
在世界到底算不算富豪?
他在当时的清朝有钱,但乔致庸在世界不算是顶尖,但也排名靠前。虽然当时的清朝与列强有差距。就拿清末GDP来说,当时大清为十几亿,而英国的已上百亿美元,美国的更是高达300亿,但要说个人方面:
晋商乔致庸(1818-1907年)小编,找到美国大概同时期的两个代表人物:
1、杜邦家族
1802年杜邦家族在美国特拉华州威明顿市的白兰地酒河畔创建了杜邦公司,公司总投资36000美元,发起股计18股,杜邦家族占其中12股,占有绝对的支配权。与美国历史几乎同步的杜邦公司,开始了200年的光荣之旅。
到了1820年,杜邦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政府最大的火药供货商。随着一战、二战、美国与墨西哥的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杜邦家族挣得盆满钵满。据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这个家族总资产超过了1500亿美元,大概是当时世界首富的7倍。
2、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
美国“石油大王”、亿万富翁洛克菲勒在美国商业史乃至世界商业史都可以说是大名鼎鼎
“石油大王” 随着对石油生意的深入,也意识到必须扩大规模,于是便说服自己的弟弟威廉,一起成立了第二家炼油公司,经营业务与第一家略有不同,主要是做石油的进出口贸易。为了抵制石油市场质次价乱的乱象,洛克菲勒一方面制定了严格的质量管理标准,一方面想方设法地降低成本。为了降低成本,洛克菲勒组织研究团队,成功地研发出了自制油桶、自制炼油用的硫酸,同时不断买进油船和输油管……在不断的努力下,洛克菲勒逐渐控制了当地26家石油公司中的21家,石油帝国初步形成。
截止1884年,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已经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石油企业,洛克菲勒本人也成为全球屈指可数的顶尖富豪,并在之后不久,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亿万富翁。
...................
光绪三十二年,乔致庸去世,终年89岁。
谢谢大家查阅 欢迎指正 关注“刘家五叔”,与“刘家五叔”一起谈古今趣事!
湘军为什么很能打?
湘军那么能打还是有原因的,咱们一一道来。
1853年,曾国藩奉命帮办湖南团练,鉴于朝廷仰仗的绿营、八旗,都已衰败无能,不堪再战,士兵风气极差,平日忽视训练,临到战时,才匆忙披甲上阵,跟太平军的战斗,每打必败,根本没有丝毫战斗力,所以朝廷需要一只能征善战的军队,就让曾国藩自行招募士兵,开支自行负担。
1、将领和士兵的选择
曾国藩开始招募新军,在曾国藩眼里,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所以组建军队应该先招募将领,再招募士兵。对于将领、幕僚的人选,曾国藩侧重文人。湘军的将领大多是知识分子,在可以考证的湘军179名将领中,书生出身的达104名。
于是开始招募新兵,编练一支新的地方武装――湘军。湘军的士兵由营官自招,并只服从营官,上下层层隶属,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湘军招募的三大规条规定: 第一 , 统兵必亲 自招募, 不假手 于人; 第二 , 严定选兵标准; 第三, 必在湖南原籍招募兵士,他制定“辨等明威”的军礼,以儒家三纲五常的礼教、尊卑上下的等级制度与同乡共里的乡土观念维系官兵,使湘军成为一支有力地维护封建统治的军队。
2、军队建制的独特性
以营为战术单位,直接受“大帅”统辖(后增设统领,各统率若干营),陆军每营五百人(营官一员、哨官四员在外),十人为队,队有什长;各队以抬枪、刀矛、小枪等长短兵器配合作战,八队为哨,哨有哨长,统以哨官;四哨为营,辖以营官;余为亲兵,直辖于营官,每哨设八队,火器队与刀矛队各半。火器主要有抬枪、鸟枪。全营有劈山炮队二,直隶于营官。
湘军水师筹组的时间略晚于陆师。水师每营编快蟹船一、长龙船十、舢板船十,共二十一只,员额为四百四十七人(1856年后,改制如下:裁快蟹船,长龙船减为八艘,舢板船增为二十二艘,全营共有船三十艘(每船炮位如旧),员额增至五百三十二人)。每只长龙船安炮七门,舢板船安炮四门,均为六百斤至千斤的洋炮。各船还配有火枪、刀矛,以备近战。此外,湘军还设有营务处和粮台,分别管理全军的军务与后勤。
3、高额的军饷和惩罚条例
湘军的军饷比较优厚,曾国藩的规定湘军正勇月饷4.2两,这个军饷高不高,咱们看下正规军绿营兵,按绿营饷章规定,兵饷分三等支付:马兵为一等,月饷2两、米3斗;战兵为二等,月饷1.5两、米3斗;守兵为三等,月饷1两、米3斗,可见湘军军饷比绿营兵一等兵军饷都要高出二倍。
此外,曾国藩还规定,临阵杀死一名太平军士兵,赏银10两;活捉一名太平军士兵,赏银20两。受伤士兵给“养伤银”,上等30两、中等20两、下等10两。如果阵亡,抚恤金60两。
所以曾国藩的兵源不愁,士兵作战勇敢。
曾国藩的湘军自行开支,随着部队人数的越来越多,筹集军费是个大问题?一、前期部队人数少的时候,都是富商捐钱,或者曾国藩向大户人家去借钱。
二、是厘金税的设立,对过境的商品进行收税。每过一道关卡就收1%的过境税,一开始只有旱路设置,后来控制了水路,水路同样收取,这是湘军最重要的饷源。
三、请求协饷,曾国藩多次利用私人关系或朝廷命令,请求临近战区的省份调拨银两;
四是关税,曾国藩就任两江总督后,没少截留关税。
五、就是攻城后,暗地里默许士兵将领明抢豪夺,奸淫妇女,所以每攻下一座城,将领和士兵都会发一笔横财。
在此基础上,加以“勤练精训”,灌输“忠信”、“仁礼”思想,并引进西洋军事技术,终使湘军成为超越八旗、绿营的劲旅,
之所以打败太平军,一方面是湘军有自己的优势,属于朝廷的正规军,可以打持久战,鼎盛时期,兵力12万。
而太平军吗,前期打的湘军毫无还手之力,曾国藩差点投河自尽,定都天京后,发生内乱,元气大伤,最终败于曾国藩,自己的责任占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