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航 股票,如何看待2020年3月20日晚美股表现?

2024-07-25 09:23:38 88阅读

美联航 股票,如何看待2020年3月20日晚美股表现?

先来看一下这张美股的走势图,从图上来看,目前道琼斯指数已经到了16年底震荡完之后要启动的位置了,目前这个位置容易出震荡,也就是上去下来,下来上去的在一个范围里上下波动一段时间。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美股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跌了百分之30多,这已经很多了,所以,也该进入调整了。各个市场都是如此,不可能直勾勾的就跌下去了,中间少不了折腾。而对于每一次反弹,都是出货的时候,而很多人禁不住诱惑,喜欢抄底,然而抄多了会发现经常抄底抄在了半山腰上,然后继续抄,继续抄,越陷越深,堪称无底洞。而对于昨晚美股的表现,冲高,然后一路下跌,但并未跌破前期的最低点,可以看出还是有很大概率在目前这个位置震荡一段时间的。

再来看一下下面这张美国股指期货的图,从图上也不难看出最近一段时间的下跌程度。不过对比美股而言,股指期货离16年底启动的位置还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因为美股反应的是整个美国股市的走势,而股指期货类似于我们的A50指数一样,只反应这50个股票的走势。从图里也不难发现,即便是美国的优质股,最近的跌幅程度也是很大的,同样跌多了要跟着调整,所以,这个位置再猛跌概率不大,如果真的猛跌了,就可能真的出大事了。下图为微软走势,和道琼斯指数相近。

美联航 股票,如何看待2020年3月20日晚美股表现?

综上所述,美股再往下狂跌的概率不太大。关于熔断,其实一回生,两回熟的,这都好几次了,一开始新鲜,后面见多了也就习惯了,再熔断也不用太恐慌,毕竟是在跌势里,要是开盘就熔断,后面涨起来了,那么熔断这一下也没啥太大意义,主要要注意流动性风险。另外,最近市场波动剧烈,还是多看看比较好,提前做好计划,到时候无论发生也能了然于胸。

美国的洛克希德和波音谁的实力更强一些?

波音。

从整体实力来说,肯定是波音强一些。

波音公司是全球最主要的民用飞机制造商,同时也是军用飞机、卫星、导弹防御、人类太空飞行和运载火箭发射领域的全球市场领先者。

波音由四大主要业务集团组成:

波音民用飞机集团;

波音金融公司;

波音联接公司;

波音综合国防系统集团。

波音共用服务集团则对这些业务集团提供支持,该集团主要为波音各业务集团提供公共服务和高效的基础性保障支持服务,以支持其集中精力保持利润增长。

波音在已经过去的2017年度,营业收入为727.86亿美元;2018年全年,预计营收为989.68亿美元。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是一家美国航空航天制造商。

1995年,洛·马公司,在美国国防部的指导下,由洛克希德公司和马丁·玛丽埃塔合并而成。洛·马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国防工业承包商,主要为美国国防部、其他美国联邦机构和外国军方服务。

他的核心业务是航空、电子、信息技术、航天系统和导弹。

主要产品包括美国海军所有潜射弹道导弹、战区高空区域防空系统、通信卫星系统、F-16、F-22和F-35(JSF)等战斗机,U-2间谍侦察机、SR-71“黑鸟”战略侦察机,C一5系列“银河”。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军品,因此在营收方面和波音公司相比,就显得收入渠道更为单一。

在2017年度,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营收为510.48亿美金。

和波音相比,洛·马的营收要相差217亿美金。

就连毛利率,波音也比洛克希德·马丁高7%左右。

所以,从投资的角度看,波音显然要比洛克希德·马丁的实力要强。

但是随着近期波音公司陷入CAS系统丑闻之中,股价被打压的更为迅猛。

需要注意的是,这并没有影响波音公司军品项目的正常运转。因此,作为美国最大的航空军火制造商之一,波音公司的订单并没有受到影响。

说句不好听的,等风波过去,波音公司的股价还会“回到正常区间之内”。

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人,应该注意波音公司在处理此次危机的过程中可能采用的手段。

必要时刻,以管理层变动的方式,躲过国会和安全委员会的审查,也是不得不采取的手段。

至于国内波音产业链上的各个上市公司,估计要出公告,低调处理此事了。

美股为何在熔断后又暴涨?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区别。

虽然都是危机,但有本质的不同。

经济危机说的是,如果经济的下行波动已无法由常规的宏观稳定政策予以熨平,它是完全反应实体经济的,如果美国出现GDP大幅度下滑,商业萎缩和民众高失业,就是经济危机到了。

美联储的一揽子救市都无法抚平钱包的忧伤。

金融危机说的却是,基于银行挤兑、系统性金融机构倒闭和债务大规模违约等标 志性事件进行定义和识别。它是可以脱离实体经济,纯靠货币和金融衍生品就制造出的核弹。

最直接的体现是,出现金融机构大规模倒闭,金融市场丧失融资功能。

2008年的世界性危机,就是因金融衍生品——次级抵押暴雷,两天之内,美国房贷两大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暴跌,持有他两家债券的金融机构大面积亏损。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被迫接管“两房”,以表明政府应对危机的决心。

最后靠政府的大幅注资、连续降息和直接干预等手段才稳住了金融局面。但后续波及到了全球,银行业、股市、油价、进出口、菜价、工资,最终从虚拟经济跨入了实体经济,影响到了我们每一个人。

这半个月,美股已经熔断四次了...

89岁高龄的巴菲特说他真的是活久见,管理的基金直接损失了800亿,“晚节不保”,哭了。

而这一轮的暴跌,其实那枚核弹并不是新冠肺炎,而是油价。

作为实体经济的血液,原油是一个国家工业核心,普京大帝瞅准了机会给美国扎一刀,所以跟沙特谈判的时候直接掀桌子,现在油价比水还便宜。

接着,多米诺骨牌是,美国产油行业,尤其是美国的新兴能源公司(页岩气)赔得血本无归,这些都是美国原本为了摆脱油价束缚做了多年布局的啊。

一朝之间,顷刻瓦解,跟08年那次很像,购买了这些公司股票的金融机构会恐慌性的抛盘,最后造成整个市场的加速恐慌,每个人都不想赔钱,不想当韭菜...

很多原本靠投资者的金钱和回购自家股票烘托高市值的公司,也会断了造血能力,直接跌成垃圾股,比如波音BA和美联航UAL,现在就看美国政府怎么救这几家巨头了,一个BA倒下了,接下去就会有更多公司倒闭。(应该还没有到大而不能倒的境地,还有通用电气呢...)

谁也不知道下一块牌倒下会压死谁,就先套现观望吧。

流动性危机凸显,本来风险偏好性的玩家炒股,中间值的人买基金,剩下风险厌恶型的就买黄金或者存银行吃利息等来避险,当然也会配期货对冲。

反正池子里的水就那么多,经济下行,卖股票买黄金和比特币,经济上扬,则反过来操作,结果现在好了,所有市场都在跌,钱都被大家换成现金攥在手里了。

是真的恐慌了,跟挤兑差不多了。美联储直接打完了所有的子弹,也没能稳住市场情绪。

现在0利率,就是告诉你别把钱存银行,存了也没收益。包括准备向每人派发1000元,是经济学里经典的“开直升机撒钱”理论,为了刺激大家消费,滚动起来钱生钱,结果不一定会没人听...(美联储说了不会搞负利率的)

为啥?

全美疫情期间,哪有旺盛的消费欲望啊。要么现在买入金融市场,抄不到底啊。

更惨的是,如果金融危机引爆了全球的经济危机,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攥在手里的现金贬值就麻烦了...

但我对未来是乐观的,每一次经济危机,本质上都是生产资料的重新分配,优胜劣汰,这是资本主义的核心教义,躲不过的,每隔几十年就会来一次,上一次是次贷危机,这一次是债务危机,下一次还会有...

这是资本主义 game over 再续命必经过程,每发生一次危机,就又能在发展十年。

所以,危机过后,就是一路狂飙到繁荣,然后再等下一次崩溃重启,所以人啊,机遇好的话,每隔十年能赚一次大钱。

那么,这个时候,风险和机遇并生,该做的投资和抄底还得做...金融的底扑朔迷离不好抄,咱们还不能抄实体经济的底吗?

长期关注小树,至少能让大家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短线买卖点问题;(2).个股中线趋势把握;(3)选股难,买了就跌卖就涨问题。

原油涨到32还会继续上涨吗?

短期内原油的价格已经无法在大幅度的上涨了,从技术面上来看,应该会维持在35美元内进行一个相对应的宽幅动荡。从宏观局面上来看的话,我们要明白沙特和俄罗斯为什么要积极挑起这次的石油价格战,目的就是为了遏制美国页岩油企业的一个相对应发展,让他们吐回一部分的市场份额。

那么即便是当前美国,俄罗斯沙特,包括中东其他产油国达成了一个初步的减产协议,并且这个减产协议已经从4月底开始执行,但是我们看到美国页岩油企业的产油量依旧是第一大出口商,而美国页岩油企业的产油成本,基本上浮动在40美元到45美元之间。

所以对于当前的国际原油价格而言,如果俄罗斯包括沙特以及其他的中东产油国,长时间的把原油的价格稳定在40美元下方,那么对于当前的美国页岩油企业而言,就会产生一个长期的亏损。我们要知道俄罗斯的石油能源产业以及沙特的石油产业都是国家所有,而恰恰相反的是美国的页岩油企业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私人企业。

私人企业即便是背后再有美国政府和美联储的支持,他们对于利用的敏感度是非常高的,如果长期处在亏损状态的话,他们肯定会选择关闭。所以我们看到从今年2月份开始,美国页岩油企业,包括受到新型冠状病毒影响,全球范围内的石油需求量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跌,过后它的倒闭企业已经出现了一次峰值。

那么只需要目前的原油价格稳定在40美元下方,继续横盘动荡一段时间,美国页岩油企业的市场份额就会让出更多,那对于当前的俄罗斯和中东产油国而言都是一次利好,并且从K线日线层面上来看已经出现了局部顶的构造。

美联航为什么非要让员工登机?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美联航第一次发生如此的丑闻。不仅是华人乘客,全世界的乘客都在抱怨美联的服务和超售问题。

美联曾经在托运加拿大歌手代夫·卡罗尔的行李时,弄坏了他价值3,500美元的吉他,并拒绝赔偿,于是写了一首《美联航弄坏吉他》的歌曲,并放在网上,结果引起了众多网民的共鸣,卡罗尔也因此一举成名,并引发责备狂潮,市值蒸发1.8亿美元。

2013年11月,据经济观察网报道,3名中国乘客因为座位分配有错、航班延误等问题,像美联航投诉,傲慢的美联航竟然说:“我们在中国不设投诉电话,你们自己去网站上写投诉申请吧。”

2013年5月,还是美联航,又是机票超售无法登记,中国旅客刘某与美联航纽约机场柜员理论,柜员竟然冲撞刘某,并撕碎他的登记牌,投诉后,美联航拒绝道歉,甚至说:“员工的纪律行为是机密,不能泄露。”

重新回到此次事件。在允许的范围内,航空公司会按照飞机定员人数多卖一些票,以应对有人起飞前退票导致空座位,用来收益最大化,是航空行业的惯例。但是超售比例多少合适,超售引起乘客无法登记该如何处理,这是航空公司必须解决和妥善处理的事。

很显然,这次的事件便是由此而发生。首先客户利益因此受到损失,当然应该由美联航设法补救,然而它却视之为理所应当,甚至非常糟糕地处理了这一事件。

当然,不止美联航超售,其他航空公司也存在超售现象,但美联航尤其严重。2016年,美国主要航空公司中,美联航入选“最有可能由于航班超售”的航企前三名。由于超售造成无法登记的比率为0.7‰,是美国有名的超售大王。而且美联航完全可以再提高退票补偿,以争取其他乘客自愿退票,让出座位。

而美联航之所以敢于如此嚣张,和他的员工持股不无关系。1994年,美联航的雇员购买了公司55%的股份,交换条件是对工资和福利等作出让步,这使得美联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员工持股最多的航空公司。

员工持股,便有了话语权和强大的工会。这一次的事件,起因就是美联航的雇员要乘坐飞机,所以才选择4名乘客下飞机。一家服务型的企业,顾客是上帝,服务是立命的基础,却在关键时刻,选择放弃顾客利益,追求公司员工的利益,考虑到工人利益和公司盈利之间的博弈,也就不难理解美联航为什么会如此做。

自1886年成立美国工人联合会以来,各行各业都陆陆续续成立了自己的工会。

而工会的本质是保护雇员的利益,但是工会的出发点未必和公司管理层的出发点,有时候未必完全一致,尤其是当需要牺牲雇员的利益,来保全整个公司利益的时候,往往就是一场博弈。

公司固然是要追求盈利,一家服务型企业,追求盈利的路径就是做好服务,争取更多的回头客,而工会的利益,是保证雇员的利益最大化,这两者市场产生冲突,也在所难免。

中国有句古话,唇亡齿寒,如果美联航不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而只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那么最终,损失的不仅仅是公司盈利,更是员工的长久利益利益。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