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配资世界,一个人怎么学习股票操作挣钱?

2024-07-28 22:44:24 76阅读

权威配资世界,一个人怎么学习股票操作挣钱?

我是2019年3月份开始买基金,6月份开始买股票,在这之前对于股票、基金、保险是系统学习了半年多才下手的,花了6000多。

权威配资世界,一个人怎么学习股票操作挣钱?

有专门的课程学习,自己也买了一些书籍看一看,先建立基本的认识,如何看财报、市盈率、市净率、负债等等。

自己的钱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也不相信别人那些所谓的指点,他有那个本事怎么会告诉你,割韭菜罢了,只是方式不同。

也只买龙头股或者优 秀的白马股,逢低买入长期持有,短线操作会让人焦虑不安,而且加大踏空的机会。

再说说持仓和收益,基金占仓位百分之30左右,从2019年3月开始分12次定投,2021年3月收益百分之36时卖掉。

逢低时再次定投式买进,目前只定投了4期,只有大跌时才买,越跌越买,跌的狠多买,跌的少少买,越跌才是机会。

再说说股票,以消费、电子类股票为主,大约持有10只-12只,每个行业持有仓位百分之30左右,减少风险,遇见某个行业大跌也会平衡一下。

股票买进的时候,也不是一次性买进,比如打算买8万元,分3次买进,3万、3万、2万......,大致如此。

总结一下收益,截至2021年10月15日收盘,基金和股票累计收益率百分之35,沪深收益百分之34.85,年化收益百分之12.82。

做投资理财本没有想获得太多收益,能跑赢每年百分之8的通胀就行,毕竟在大通胀环境下能跑赢通胀太难了。

心得总结一下,就是心比较大,很少操作,大跌的时候每天也有损失3万元的时候,改变不了就关掉手机睡一觉,不会有太多波澜。

毕竟日子还长着呢,要是损失就着急上火,心态破防,追涨杀跌,割肉离场,交出筹码,就让别人得逞了。

一点不成熟的小心得,跟友友们交流学习吧。

关注@房房姐,一起变有钱!

你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有多难?

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有种种的不快乐、不开心、惆怅郁闷无助……甚至感觉地塌天崩。亲人离去、失恋离婚、失业、被骗、没有钱、没有权、领导不看重、自己被边缘化……我们权且称之为“人生最低谷”。

这个,只是一种的感觉!为什么这么说。

●当你去问一个十五岁的孩子,他“人生最低谷”也许是因为老师当众批评,让他瞬间的被羞辱、深感毫无价值、深感所有努力白费……

●当你去问一位老战士,他的“人生最低谷”。他说上甘岭战场如此惨烈没有让他坚守的信念倒下,十年文化大革命,彻底推翻否认了他的政治信仰,让他一度觉得生无可恋……

●当你问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一场失恋,是她“人生最低谷”……

所以,每个人的“人生最低谷”其“底线、程度”是不一样的。当你60岁时,回忆自己20岁为之寻死觅活的“人生最低谷”,更多的会自嘲当初的幼稚与不成熟。

●60岁时,你劝导安慰那失恋的豆蔻少女,内心只剩下更多的平静与坦然。因为你觉得没什么,人生有很多挫折,豆蔻少女的路还很长。可是豆蔻少女觉得 天塌了。

●60岁的你,知道20岁的路应该怎么走(因为你走过了);可是你肯定不知道60岁以后,你未来的路是咋样的,会不会有“人生最低谷”(因为你一片茫然)

人生是一场经历与修行,每次从“最低谷时刻”走出来,只会让我们的内心更为强大(也有人更为偏激)!

“人生最低谷”时,我们会为之哭泣、深感老天不公,失眠痛苦,会到处倾诉,会借酒消愁一度沉沦……而后,我们大多不愿意回忆那段“人生最低谷”的所有过往及细节。每每回忆,心生怨恨。

多年过后,有的人回忆当初的“人生最低谷”,或欣慰自己的坚持;或自嘲当年的无知;或“相逢一笑泯恩仇”;或突然发现当初的最低谷,其实与自己的个性和所作所为有着直接因果关系、心生悔恨……

此时的你已“不着相”,顿悟当年的“最低谷”。你公正平静客观的回望了当初的“人生最低谷”,并且自渡了自己,恭喜你,这当下瞬间的你,就是佛!

此时的你肯定知道,即使未来还有“最低谷”等待着你,你必然更沉着、冷静、坦然接受!并且告慰自己,要想尽办法抵触消极寻找快乐。

中国人传统的儒道思想,让我们面对“最低谷”必须、也能够坚持到底。

●因为我们坚信最黑暗的时刻,意味着天即将光明;

●我们坚信最低谷的时刻,是天降大任,老天对我人生的考验;

●我们坚信最低谷的时刻,也是我们集聚能量,触底反弹;

●中国人在最辉煌的时刻都会内心保持“警惕”,因为物极必反,“飞龙在天”之后,必然“亢龙有悔”。

最低谷时刻来临,势必光明就在前方,我们理应自强不息。

对自己前途感到茫然该如何是好?

第一次跟00后聊股票这个话题,很紧张。咳咳。

题主在问题描述中说了,你认为自己有了在股票上赚钱的能力,所以感觉不需要找女朋友是吗…

题主你可能需要了解三件事情。

第一件:关于炒股

股民数量很多,很多股民被某些媒体称为“韭菜”,股民也喜欢自嘲“小散”,而且股市的比例基本上是7亏2平1赚,所以,一听就感觉,很多股民都是像是“傻子”。实际上呢,大多数股民绝对不傻,当初听到这个比例时感觉都一样,觉得自己就是那1%,可现实是残酷的,股市考验的不仅仅是智商,它考验的是人的综合能力,而人类,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

你自学了5个月,我可以负责的告诉你,你100%属于那721中的7,股市中无数英才,天才,可从来没有5个月开始就能保持稳定盈利的,甚至5年的都少。

你可能不服气,也不信,能给你点警觉就行。

第二件:阅历

题主说了:“虽然我是00后17岁,但希望大家不要套上年龄这个标签去看问题。”可实际上呢,还真就应该按照你17的标签去看问题,你的年纪和阅历就在这里,你觉得自己在股票上能够实现盈利,听说其他股民可能亏损惨重而觉得自己是一个天才。但是实不相瞒,你即使在天才,你也才17。年龄背后的差异是经历,经历会带来智慧,你没有经历,不可能凭空生出智慧。

第三件:女朋友

有女朋友就赶紧谈!!!别像很多人,快30还没有对象……被逼婚都快疯了!!有对象不谈,这给你狂的!!

看完点赞,新年发财!各位快来给他点建议……

房地产市场的第二春就要来了吗?

感谢邀请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要表明是我从来不认为房地产有第二春(哪怕是第一春),其实房地产目前的情况只是从原来的黄金期向平稳期转变了而已,任何鼓吹“房地产春天”的消息,大家可以当笑话看即可。

房地产市场调控基调已经确定,稳定是前提,实现房住不炒是目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进入我2019年3月之后,很多媒体都在鼓吹房地产的春天要来了。其实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相比于2018的严格房地产调控,2019年已经出现了相对的放松,尤其对于一些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城市。这些地区本身并不缺乏购买力,加上本金的产业和经济非常发达,所以对人们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具备这样的吸引力,有几个趋势已经开始表现。

第一、人们购房不再冲动,开发商拿地不再盲目的事实需要明白。随着2015年到现在房价的一直上涨。可以说无论是一二线还是三四五线城市都出现了,非常大的房价上涨。可以说过去的几年,很多城市已经消耗了过多的购买力。而这些购买力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城市开始变相允许首付贷、首付分期等形式来购房的主要原因。简单来说就是购买力不足了,利用一些政策的漏洞来开始鼓励购房。但是这种做法是短视的,后果很严重,风险很大。

第二、近期银监会郭主席的一些论调,值得我们思考,不允许投资和投机的行为是很少在官方正式提出的(个人感觉)。也正是因为这些论调,这些表态导致了很多炒房投资风非常盛行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开始进行抛售房产。房贷利率重新上调等行为足以表示一种态度:坚决不允许各种形式的投资和投机房产。那么在这种背景下,房产想要回归到过去两年的那种盛况是不现实的。因为看过我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从2017年开始。我国购房的主体人群,已经开始有刚需者向改善房和投资者转变,甚至有些城市的房产上涨主要驱动力,说白了就是投资。

房地产市场本身就没有“春天”一说,要么好要么不好

第一、房地产已经属于一个暴利行业,相比其他传统行业来说,房产的收益率高很多。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下,很多资金,包括一些上市公司开始向房地产行业注资,投资等等。但是随着对资金的管控,这种行为被遏制。所以才导致了2018年房地产商纷纷哭穷的情况。其实说白了就是自己的部分融资渠道被掐断了。这样不也正是说明证明了房地产行业本身是有问题的,必须依靠不断的融资,贷款等行为,才能维持高毛利。这是不正常的,所以这也是国家重点调控的方向。要坚决将那些不符合市场规律,不能迎合市场行为的房产商踢出房地产行业,也就是说现在房地产行业属于一个改革期,而且进入了深水区。

第二、相信如果说房地产行业是一个政策型行业,很多朋友都会同意。随着政策的卡紧,这个行业也肯定会步入一个稳定期和下滑期,想要回归过去的高毛利时代是不现实了。目前的政策就是向实体行业、制造业进行倾斜。毕竟2035中国制造才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只是说现阶段很多小城市满足不了进行改革的条件,所以只有在符合条件的一二线城市先实行。比如,取消公摊面积;进行预售制度改革,进行现房销售等等。这些事情肯定会进行下去,这才是动摇房地产行业的根基所在。

第三、房价暴涨的时代已经过去,这绝不是危言耸听。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几乎所有人都明白房地产经济就是泡沫经济,过度依赖房地产的后果不敢想象,无论是日本还是欧美的例子都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我们是不能犯这个错误的,只是说过去很长时间,我们对房地产的依赖导致了我们无法一下子进行切割,所以必须慢慢来。这样的话才会对我国的经济造成较小的影响。但是可以明确的是,我们国家绝对不允许房价再次暴涨,无论是哪种形式。以前段时间苏州工业园区为例,房价出现投资性暴涨后,立马就被警示,这就是态度。

综上,希望鼓吹房地产春天的朋友可以停止了。不仅仅是购房者还包括我国经济都需要时间来消化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带来的高房价。只有房价回归到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才能真正的利国利民,利与我国经济发展。各位觉得呢?欢迎喜欢房产、经济的朋友,积极点赞,关注转评哦。

刘姝威再度炮轰宝能损害实体经济?

反正我是认同的,个人不是很喜欢这种玩弄资本的商人。

要求查宝能,刘姝威想干什么?

4月8日凌晨,万科独董刘姝威发文指责宝能动用巨额保险资金和银行资金损害实体经济:宝能控股南玻并赶走创业团队致使其业绩恶化;涉嫌独资控股前海人寿;得到浙商银行违规出资;在2015年以4亿多元买到了华润置地一块出让价109亿元的土地后,宝能开始大量买入万科股票,用了半年的时间便夺去了华润第一大股东位置。刘姝威在文中建议相关部门调查宝能行为,并依法没收其所获上市公司股份及获利,这笔钱应该上缴国库,并交全国社保基金管理。

那么,刘姝威控诉的宝能的这些罪状是否都属实呢?

1、赶走南玻创业团队,南玻业绩恶化

宝能是姚振华独资控股公司。宝能持有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钜盛华”) 67.4%的股份,钜盛华持有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海人寿”)51%股份。

从2014年开始,宝能通过钜盛华、前海人寿等,最终成为了南玻的最终控制层面的股东,而在2016年,宝能赶走南玻的创业团队和管理层之后,南玻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5.83%。

在今年的2月底,南玻董事会竟然宣布辞退全球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聘请有不良记录的亚太会计师事务所承担2017年度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的审计;而亚太会计师事务所在2016年被吉林省证监局提出了警示。

这是宝能的罪状一。

2、独资控股前海人寿、得到浙商银行违规出资,宝能巨额资金来源渠道非法?

(1)涉嫌独资控股前海人寿

根据公开资料,前海人寿有五个股东,钜盛华持有51%,即使剩下的四个自然人独资股东持有49%的股份,但是由于前海人寿自行提交的相关报告中所提出的股东增资资金性质为自有资金与调查不符而受到保监会的行政处罚。

宝能或许涉嫌以代持等手段独资控股前海人寿,从而可以随意支配前海人寿的保险资金去买入上市公司的股票。

(2)浙商银行违规出资,宝能罪加一等

2015年11月浙商以理财产品作为优先级资金与宝能出资作为劣后级资金,并通过2倍杠杆,与钜盛华共同成立资产管理计划;然后,浙商把资产管理计划的全部资金注入钜盛华。钜盛华在收到资金后,把一部分资金作为劣后级资金,按1:2的配资比例与来自其他银行的理财资金共同成立九个资管计划,进而收购万科10.39%股份;把剩余资金用于受让四个自然人独资企业股东持有前海人寿的股份。然后,前海人寿的四个自然人独资企业股东把这部分资金又转给与宝能一起行动的人。

通过这种方式报恩能够得到了浙商银行的“不法”出资,从而扩大了自己在前海人寿的股份份额。

另外,宝能还通过土地大发土地财,也与华润股份的董事长等有过不当的交往。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知道,宝能就是通过资本的转换而实现了自己的资本扩张,这种行为是需要得到严惩的。

作者:银雪,出品:懂财帝

以上言论均代表个人看法~

如果你认为答主说的有道理别忘了点赞和关注哦~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